高血压常见认识误区
高血压病是现在目前心脑血管方面的常见病,全国估计患病人数为2.7亿,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都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导致后续冠心病,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脑梗死,脑出血等疾病高发。在临床工作中碰到很多患者提出来一些说法,让医生们感觉很无奈,需要反复解释强调,还有些人将信将疑。提高认识,做好自我管理是保障健康的第一步。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高血压常见的认识误区。误区一:年龄高自然血压高有些人认为随着年龄增长,血压高是自然衰老的结果,事实并非如此,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的弹性减弱,人体对血压的调节能力下降,但是静息状态下的血压增高并不明显,老年人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与其他人群也是相同的。老年高血压没有明显自觉症状,症状不典型,血压波动大,更应引起我们的注意。误区二:根据偶测血压值来判医院体检,测量血压高,就以为自己患上了高血压症。高血压的诊断并不是这么简单。诊断高血压至少需要三次非同日血压超标,要排除心理影响,有条件者推荐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也提倡家庭自测血压。自测血压不要过于频繁,这样会加重焦虑情绪,反而使血压测量值不稳定。高血压的诊断不单单注意血压,还应该确定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整体的病情评估。确定高血压的患者建议进行系统检查,详细评估高血压对主要靶器官的影响。对于早发高血压、较高程度高血压者应完善检查确定有无继发性高血压可能。误区三:没有症状血压就不高除了少数继发性高血压会出现急剧的血压增高引起头晕、头疼、心慌、乏力等症状外,绝大多数高血压都是缓慢出现并加重,身体会适应血压的变化而不至于出现症状,世界卫生组织称高血压为“无声杀手”。所有人都应该注意自己的血压情况。年龄大于18岁的成年人,建议每2年测1次血压;35岁以上的人每年测量1次血压;对容易发生高血压的人(包括:血压在~/85~89毫米汞柱、高盐饮食、肥胖、长期过量饮酒、吸烟、有高血压家族史者),建议每6个月测量1次血压。如果已有高血压,应每周测两次血压。误区四:以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高血压病人症状的轻重与血压高低程度下一定成正比,有些病人血压很高,却没有症状;相反,有些病人血压仅轻度升高,症状却很明显。这是每个人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性不同,加上脏器官损害程度有时候与血压高低也不一定完全平等。因此,凭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往往是错误的,也容易延误治疗。正确的做法是定期主动测量血压,每周至少测量两次。误区五:医院测血压比在家量准一般诊室(医院,诊所)测量的血压易受精神影响,特别是已知有高血压,测量值易偏高,甚至出现白大衣高血压的情况。血压的日常检测,应以家庭自测血压为主,首选袖带式电子血压计,可相对减少测量的误差。水银柱式的老式血压计对测量方法,听诊的要求较高,人为误差较大,而且不能单人测量,不推荐家庭使用。误区六:去医院复查前停药有些人去复查或体检之前停止服用降压药物,认为停药后血压测量的更真实,这是一个错误也是很危险的做法。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需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ueyangquexue.com/qyqxxnb/19608.html
- 上一篇文章: 识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揪出小中风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